课程介绍
课程名称:视听语言

视听语言是影视创作的基础、必要条件。从事影视广告制作的同学,如果不了解视听语言就无法进行创作。
《视听语言》是一门研究画面和声音的特点、功能以及画面和声音如何有机组合的课程。课件以及教学视频从影像、场景、构图、色彩、镜头、剪辑等角度,结合大量经典电影、广告片段,对视听语言作了基本介绍。

教师介绍
姓  名 陆绍阳 性  别 职  称 副教授
工作单位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
讲授课程 视听语言、世界电影史、影视编导概论、优秀影视作品分析、中国电影史
研究领域 影视文化研究、电影产业研究、视听语言研究
著作或论文

《中国当代电影史-1977年以来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
《视听语言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出版
《写实电影的两个问题》,《电影艺术》,2002\4
《平实、朴素的“人文电影”》,《当代电影》2003\6
《天地有大美而不言》,《当代电影》2004\1
《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》,《当代电影》,2004\4
《孙瑜导演风格论》,《当代电影》,2004\6
《电影批评:独立于媚俗与诱惑》,《电影艺术》2004\3
《新都市电影影像特征》,《电影艺术》2004\5
《红色经典改编的背后》(与张岚合写) 《中国电视》2004.8
《迷失在“世界”中》,《当代电影》2005\3
《拼图式结构与悬疑效果》,《电影艺术》2007\1
《电视电影如何顺应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》《当代电影》2007\3
《香港十年》:用影像见证“一国两制”生动现实《电视研究》2007\9
《突破传统在当下的喜悦与尴尬》,《电影艺术》2008\1
《2007年度电影突破与创新》(和马巍合写),《当代电影》2008\2
《梦犹在,理想不灭》,《电影艺术》2008\2
《现实关注与艺术表达》,《当代电影》,2008\6期
《筑梦2008:七年磨剑 铸造辉煌》《电视研究》2008\9
《外国电影对“十七年电影”叙事的影响 》,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》2008\5
《中国电影全面实施产业化政策以来成果研究》,《当代电影》2008\12
《非诚勿扰》:商业逻辑下的文本移植,《电影艺术》,2009\2
《破冰》:国家记忆和个人记忆的精妙结合,《电视研究》,2009\3
《跨越式发展:2008中国电影产业综述》,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》2009\2
《卷轴式铺陈与历史书写》,《电影艺术》,2009\4

教学表彰
/ 奖励
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。
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。
获北京大学“十佳教师”称号。
北京大学大学优秀教学奖。
获中国文联第三届(2003年)、第五届(2005年)文艺评论奖三等奖。
获第9届(2000年)、第12届(2003年)、第13届(2004年)、第14届(2005年)中国“金鸡百花电影节”优秀学术论文奖。
执导中央电视台7集电视连续剧《碧海情未了》.获浙江省“五个一”工程优秀电视剧奖。
执导电视剧《阳光路》,获全国“理想杯”电视剧大赛二等奖。
编导专题片《青春无悔》,获中央电视台“剑南春”杯专题片大赛二等奖
教材介绍
教材名称 视听语言 著  者 陆绍阳
出 版 社 自印教材 出版时间